头顶球技术,从动作结构上分析,原地顶球与跳起顶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动作过程,原地顶球是在地面站立姿势的情况下完成。而跳起顶球则是在人体腾空的状态下完成动作。因此,它们的动作结构不同。
判断就是通过两眼从看准来球,到根据来球高度、速度、路线与落点,选择击球点的思维过程。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讲,就是视觉中枢,接受外界刺激,通过大脑皮层做出正确的选择,再支配运动中枢,.而采取行动的全过程。因此,判断是选择最佳位置,确定动作时间与采用合理动作的依据。
正确的判断来源于运动实践,因此,结合比赛条件下的练习,是培养正确判断能力的有效手段。
这是顶球力量的主要来源,身体的协调用力过程包括:腿部的用力蹬地、上体的摆动与甩头。
1)腿部的用力蹬地:当两脚前后开立做原地顶球时,顶球前身体重心在后腿上。当顶球动作开始时,首先要用支撑脚的前脚掌用力蹬地,使身体重心由后脚移动到前脚,在摆体与甩头的同时,后腿蹬直。
2)上体的摆动:在顶球前上体稍向后仰,从解剖学的原理分析顶球前上体稍向后仰,主要是骼腰肌、腹直肌、和腹内、外斜肌等在预先向击球相反方向后摆时,这些肌肉被拉长了。根据肌肉弹性及“牵张反射原理”,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预先适度地拉长肌肉,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因此在顶球前上体后仰,就是为了适当拉长上述肌肉纤维,利用肌肉的有力收缩,加快摆速,以达到加大击球力量的目的。从运动力学分析;在一定值的范围内摆速越快、摆幅越大,击球力量就越大。所以在顶球时上体先向击球相反方向后摆是为了增加摆幅、加快摆速,增加击球力量。
3)甩头:当上体摆至接近身体的垂直部位时,颈部胸锁乳突肌急速收缩,使头快速前摆。根据运动生物力学“鞭打动作原理”,使上体摆动产生的动力,轻头部传导给球。甩头动作虽然不大,组却产生极大的击球力量。
当身体摆回到垂直部位时,用头的前额撞击球的后中部。头击球的部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出球的准确性,根据物体运动规律:“当物体以一定的速度沿着一定的路线运行时,如碰到坚硬的物体时它会依该物体表面的角度和硬度以不同速度反弹到不同的方向”。根据这条规律如果头顶到球的后中部,球就会沿平直方向前进。如果头顶到球的下部,球就会向前上方飞行。如果头顶到球的上部,球就会向前下方落。
4、顶球后的随前动作,头部击球后,身体应随运动的惯性继续前摆,脚步也随之向前,这样既能增大出球力量,又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