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访中我们得知,蔡导和女排的队员们已离家半年,为国征战,戴日光,披月华,天天汗湿衣襟,令人钦佩。特别是蔡导本人,为女排殚精竭虑,谋战术,观影像,狂瘦十斤,衣带渐宽终不悔,让人动容。
从蔡斌指导在采访中透露出的诸多信息中,我们看到了新一代女排的两个特点,一是选攻手,注重攻防平衡;二是建队伍,打造团队排球。
在队员的遴选上,蔡斌指导更注重攻守平衡。用蔡导的话说,对手都不是傻子,你只要有弱点,就会被对手重点攻击。
在这点上,郎平和蔡斌略有不同。用郎平的话说,她也不太注重单一技术的球员,但她更看重队员的鲜明特点。只要队员与众不同,郎平便敢于优先选用。
郎平发现了朱婷和李盈莹攻强守弱的特点,就把她俩先召入队伍,用其所长,慢慢弥补其所短,于是先后造就了女排队伍中的两员世界级主攻大将。
蔡斌则是更看重了攻守平衡却缺乏鲜明特点的金烨和王云蕗,对颇有进攻特长的王艺竹和吴梦洁束之高阁,不敢加以重用。
郎平的功绩已证明了其选人用人的正确性,蔡斌正带领着他选定的人马,行走在证明的路上。
任何一名主帅,自然钟情于能攻能守的惠若琪和张常宁这样的攻守平衡且能力突出的队员,但女排与世界女子排坛上真正的强队交手时,两人的攻击力不够的弱点还是尽显无遗。因此,惠若琪曾被球迷讽为惠无力,而张常宁更是被球迷称为张艺分。在郎平率队南征北战的路上,一遇上意大利这样的强队,李盈莹换张常宁几乎已是公式化的标配。
从女排过往的历史上看,攻守平衡的队员组合未必是最佳的组合。成熟的队伍,先应该有朱婷和李盈莹这样优势突出、特点鲜明的队员,然后才论攻守平衡。
排球是集体项目,追求的是整体配合。蔡斌指导说女排的标签是团队排球,不知其具体所指为何物,但仅仅是塑造整体排球,就未免太平庸化了。
举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女排打的是整体排球,泰国女排打的也是整体排球,为什么泰国女排碰上女排毫无胜绩?根本原因便是两者的实力不同,一个团队实力超群,一个团队实力平平。打整体排球也要追求卓越,忌平庸无奇。
一支优秀的打团队排球的队伍,在队员上的挑选也是非常严格的。这个话题绕着绕着又回到了队员的挑选上,前面已论述过了,不多赘言。
或许等到朱婷归队,朱婷和李盈莹联手之时,女排的团队排球标签才会闪耀光辉。以如今蔡导的用人思路来看,怕是被洪刚主持言中了,女排真的走在了平庸的路上,成了一支二流女排队伍。
事实上,仔细看看当今女子排坛上的一些二流队伍,大多数也是讲究打团队排球的。之所以成为二流,主要是队伍的总体实力,过于平庸而已。
打团队排球,就要追求卓越。作为带队的主帅,要敢于为人先,在用人上要勇于突破,保守是没有出路的。用金烨和王云蕗,女排的二流水平也就定局了,上上不来,下也跌不下去,但是承载女排精神的女排甘于平庸地沦为二流吗?国人的情怀未必如此。用王艺竹、吴梦洁和王逸凡,女排短时间或许会跌下二流,成为三流队伍,但小将的成长,必将一日千里,不用多时女排必将重回二流,冲击一流,再返第一梯队的顶尖行列。
有舍,才有得。不给小将历练的机会,她们永远成不了参天大树,朱婷进入国家队,三年一鸣惊人,傲笑里约;李盈莹入队四年,如果屡获国际排联盛赞,成为女排主攻线上的大腿。没有新生力量的成长,女排想实现登顶,只能是南柯一梦。一味指望朱婷回归,也非长久之计,朱婷已经不年轻了。女排的主帅,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些。
追求队员技术攻防平衡和打团队排球的思路没有错,但女排更应该追求的是卓越。
为了卓越的目标,一时的失败不必计较,让队员结构状况持续改善,让队伍逐渐重返巅峰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