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阿呷:坚守彝族乡亲的幸福线 慢火车上见证大凉山巨变

1月 13, 2023 k1体育网站

11月18日,国新办举行铁路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列车长阿西阿呷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阿西阿呷是彝族人。1971年,她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成昆铁路白石岩站,从此车站成了她的家。1996年,21岁的阿西阿呷来到铁路,开始了自己的铁路客运生涯。这趟“慢火车”自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时开始运营,全程353公里,沿线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因为沿线一些小站交通不便,是当地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20多年来票价不变,最低2元。彝族老乡亲切地称这趟火车是“赶集车”“致富车”“求学车”。为了方便他们联系,阿西阿呷的手机号18年没有变过,接到老乡的求助电话,便尽全力为他们解决难题。25年的坚守,她见证了“慢火车”给大凉山彝族群众带来的变化,这趟列车就像一个流动的村庄,阿西阿呷也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2019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阿西阿呷从“慢火车”上看到,这些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彝族老乡上车随身带的只有土豆、玉米粑粑和元根萝卜汤,买个方便面都是很奢侈的。现在出去打工和做生意的乡亲们越来越多,老乡们不仅不愁吃不愁喝,穿着也越来越时尚,逢年过节,很多彝族老乡穿着民族盛装在车厢里面对歌、拍视频、刷抖音,展示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阿西阿呷眼里,最大的改观还是乡亲们对教育的认识。以前很多彝族乡亲都认为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现在,这个想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家每户不管男孩女孩都给予良好的教育,父母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巡视车厢时,经常听到乡亲们说,铁路“瓦吉瓦”,列车员“卡莎莎”(“瓦吉瓦”就是好得很、太好了的意思,“卡莎莎”就是谢谢的意思)。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了对“小慢车”发自内心的喜爱。

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于两个鸡蛋的故事。一次巡视车厢的时候,看见一位70多位的木苏(音译)老阿妈坐在地上,因为身后装的土豆太重无法起身,她赶紧走过去,搭手帮忙把背篼抽起来。没想到第二趟上班的时候,在车站又看到了这位老阿妈,她从胸前内兜里掏出两个煮熟的鸡蛋。阿西阿呷正想拒绝,但老阿妈说,她早上五点多就起来了,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就是为了送两个鸡蛋。捧着这两个带着体温的鸡蛋,她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这两个鸡蛋比任何奖章都珍贵,它是彝族乡亲对慢火车真挚的情感。

阿西阿呷说,还有两天就是凉山彝历新年,希望乘坐慢火车的乡亲们生活更红火,希望乘坐慢火车的孩子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更美好的未来,祝愿凉山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我要一直坚守在这个小慢车上,和乡亲们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无论时代进程多么快,高铁发展有多快,这一趟小慢车,依然是彝族乡亲的幸福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