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访华前美给中国三个下马威美高官紧急灭火他发现异常
布林肯访华在即,这次访华机会得来不易,虽然自美国总统拜登就任以来,不是没有派遣过高官访华,如副国务卿舍曼、气候特使克里等,但因为彼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态度并不友好,坚持从实力角度出发和中方对话,因此以上人物访华,并未能给中美关系带来什么积极影响。而美国近年内外问题,无论是经济、社会分化、阿富汗、半岛、伊朗还是从去年开始最为人关注的俄乌冲突,这些议题美国基本都需要中国的帮助才能够解决,如果不能缓和两国关系,美国很难克服以上问题。
为此,在去年11月中旬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峰会)上,拜登开始转换态度,对中方释放友善信息,更主动做出“五不四无意”承诺,中方也对美方表现出来的友善,做出了友好的回应,这才有中美双方敲定布林肯在今年年初访华一事。
所以,布林肯这次访华,其实得来不易,如果处理得好,那么中美关系就大有可为,反之有可能火上浇油,给中美关系带来更大的不安因素。因此,正因为布林肯即将访华了,美国更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对华示好,以此表现出和中方和睦相处的诚意。
但实际情况却刚好相反,布林肯访华前,美国不仅没有对华友善的表态,反而给中国下了足足三个下马威。
第一,在日前与日本的“2+2”会谈过后,布林肯强调,美日都认定中国是最大的“战略威胁”,明确将中国视为对立方。
第二,12-13日,美国海军三艘驱逐舰经过巴士海峡闯入南海活动,考虑到这三艘驱逐舰都属于“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不排除“尼米兹”号航母即将闯入或已经闯入南海。
第三,1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名为“保护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法”的法案,该法案禁止向中国或者中国有关企业出口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中的石油,该法案接下来将送交参议院等候表决。
这三个行动,从外交到东南沿海,再到石油贸易,无一例外都是剑指中国,在布林肯访华前夕,连给中国三个“下马威”,敌意强烈,显然不利于中美关系,而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似乎也有人意识到,拜登政府做出这种事是极为不理性的,所以主动站出来紧急“灭火”。
综合相关媒体人爆料,日前,美国国安会印太政策高级协调员、有着“印太沙皇”之称的坎贝尔在出席“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举办的“2023年印太地区前景预测”论坛时,对此前G20峰会上中美会晤一事表达了高度赞赏,称这是为中美关系打下了基础,还强调,或许外界认为未来中美之间仍将以“竞争”作为主基调,但2023年,美国还是希望能够为中美关系修建护栏,确保两国进行富有成效的、和平的竞争。
坎贝尔所说的话,大意就是美国希望能够和中国妥善管理分歧,修建防护栏以此确保不会侵犯到对方的核心利益,并基于这一点和中方展开良性竞争。坎贝尔的表态至少从表面上看是比较友善的,那么坎贝尔所说的是真的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其实坎贝尔所说的话,和我们刚才所提及的“五不四无意”承诺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美国不会主动寻求和中国为敌,也不会侵犯到包括主权在内的中国核心利益。但是问题在于,美国说是这么说,做,却不是这么做。就拿美国对华所下的三个“下马威”来讲,将中国视为“战略威胁”,这明显是不打算和中国展开良性竞争了,派出军舰闯入南海,也是侵犯了中国的合法权益。所以坎贝尔所说的话,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可信度可言。
坎贝尔发出这样的言论,试图紧急灭火,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发现了异常,首先就如我们刚才所说,现在美国遭遇到的很多问题,没有中国帮助根本解决不了,但是按照拜登政府的胡作非为,可以想见中方是很难帮助美国解决问题的,所以坎贝尔要出来灭火。
再者,中国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据相关媒体人13日透露,美前副国务卿基斯·克拉奇因为曾窜访中国台湾地区,遭到了中国大陆的制裁,以至于克拉奇损失惨重。美国政客一旦卸任,一般收入不外乎就是去各大学院演讲,或者到大型企业担任高管或者顾问,知名度高点的还能写点自传赚赚钱。而克拉奇因为被中方制裁,各大企业为了不受牵连,保住和中国做生意的机会,纷纷对克拉奇唯恐避之不及,以至于一直未能找到新的工作机会。这证明中国已经拥有足够反制美国的实力了,于是坎贝尔连忙站出来紧急灭火,试图避免包括自己在内的更多人,步上克拉奇的后尘。